資 訊
2017中國設計紅星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 FROM ZERO TO ONE
- 來 源:
- 發 表 于:2017-12-16
- 作 者:admin
- 人 氣:23292
日前,2017中國設計紅星獎頒獎活動以“設計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
活動邀請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科委等十余家單位的領導以及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組織、設計園區、研究機構和院校、設計公司、媒體和獲獎企業代表和設計師近800人出席活動。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巡視員劉暉在致辭中表示“充分發揮設計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戰略工具作用,依托品牌活動和文化傳播,積極培育新業態,激發產業內生動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北京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指引方向、明確部署,對科技創新提出了許多新論斷新要求。而設計,是集成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與社會經濟要素,基于智力和創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生產、生活價值和品質的創新活動,是科技與文化緊密融合、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典型形態,也是加強國際交流、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2006年在市科委的支持下設立中國設計紅星獎,十二年來,始終遵循“公平、公正、公益、高水平、國際化”的辦獎原則,累計吸引33個國家和地區的5700余家企業、近5萬件產品參評,成為全球參評產品數量最多、最具中國代表性與國際影響力的設計獎項,被譽為中國設計屆的奧斯卡。2017年參評數量創紀錄的突破1萬件,連續四年成為全球參評數量最多的工業設計獎項。2017年共收到2313家企業的10044件產品參評,同比增長40%,企業設計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2012年,北京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被授予“設計之都”的稱號。中國設計紅星獎是北京“設計之都”建設的標志性活動,該獎項的設立為中國設計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評產品特點
2017年紅星獎參評情況呈現三個顯著特點。一是龍頭企業、大院大所及跨國企業匯聚,有中國中車、中國商飛等行業龍頭企業,也包括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生命學院等大院大所,還有跨國企業如西門子醫療、哈曼卡頓等近百家企業。二是科技創新成為顯著標志,智能化產品大量涌現,在2017年參評產品中,近半數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領域相關。如全球第一款商用5G無線通信設備、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等關鍵部件技術壁壘的七軸協作機器人等。三是科技文化融合創意無限,如李寧超輕13跑鞋重量輕,利用中國傳統織錦外觀及緙絲工藝的原理改良一體織造技術,滿足了不同功能需求等。
參評產品從最初的以家電家居用品為主,到目前涵蓋尖端科技、精工制造、生活創意、人工智能等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產品設計也從單純注重外觀,到集成材料、工藝、功能、服務等的全過程創新設計,充分反映出中國工業設計集成創新的多元化和適用性。“這12年不僅見證了設計的發展,而且見證了中國發展軌跡。紅星獎產品現在更加多元化,有更多高科技產品,比如高鐵和大飛機,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在各方面重要的發展。”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對紅星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無論是10000件的參評數量還是極高設計的水平。我們看到高水平的中國設計正在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世界設計正關注著中國領導力,而紅星獎所代表的中國設計令人矚目,這也將帶動世界其他地區關注創新、設計和創意,提升生活品質。”世界設計組織主席穆根迪·瑞塔說道。
促進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相融合
北京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科技資源,為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中國設計紅星獎自設立以來,始終堅持在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創造出更符合人民生活需要的高質量產品。
2017年的紅星獎獲獎作品中,“大碗茶情懷”是老舍茶館參評的“老二分”禮盒產品,是展現企業文化的代表性產品,于不經意間,默默傳承著前門情思大碗茶的別樣情懷;“中國象棋”,將中國象棋按照七巧板的形式進行抽象簡化和立體化設計,生動而有趣。這些產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設計師們運用設計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并賦予其新時代元素,推動了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不斷滿足人們對于高品質設計產品的需求。
據悉,在2017年的參評作品近半數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領域相關。其中,中科院軟件中心的數字科技館服務系統設計,首次實現了虛擬陳展以及陳展內容的無限擴容;洛可可設計將中科院團隊研發的全新人臉識別算法應用于智能生物識別終端,助推前沿技術向成果應用的轉化。這些產品,是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融合了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前沿科技,既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成就展示;相關成果的轉化應用,也是貫徹十九大精神,推動科技創新紅利與公眾分享的宣言。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技術、先進制造型企業的參評也成為另一大亮點。其中國家、地方兩級高新技術企業占參評企業數量的22%。參評產品則囊括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國產支線噴氣式客機;我國首單符合歐洲TSI標準的馬其頓動車組和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塞爾維亞電力機車項目;中興通訊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5G高頻段通訊基站等高技術產品。紅星獎努力將“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的要求落實到產品評選的實際工作中,成為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營造全社會創新氛圍的重要平臺。
此外,“設計讓生活更美好”的時代主題在紅星獎的參評作品中獲得了更全面的詮釋,“23平米LOFT”設計配備了3大模塊智能系統,在起居室、餐廳、健身房等之間實現自由變化切換,很好地體現了“房子是用來住”的要求;“機器人行李箱”集成了射頻跟蹤定位技術、激光測距技術、避障與導航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形成模塊,實現自動跟隨及自主避障功能,釋放雙手,提升了出行效率。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設計紅星獎委員會主席朱燾表示,紅星獎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設計獎項,從一個角度反映了中國設計正在推動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不斷展現出“中國創造”的自信與獨特魅力,同時,也帶動了城市的發展與社會民生改善。
設計領域涌現“北京力量”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歷年的紅星獎中均斬獲頗豐。2017年北京獲獎企業50余家,獲獎產品70余項,分別占比21.6%和20.8%。北京參評企業中,37%的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體現了北京顯著的科技創新優勢。
2017年紅星獎的最高獎“至尊金獎”就花落北京,由北京牛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報送的“小牛電動車M1”摘得此桂冠。此外,由峰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小米生態鏈工業設計團隊設計的“米家激光投影電視”獲得了紅星獎金獎。另一款獲得紅星獎金獎的產品“質子治療系統”,由北京智加問道科技有限公司設計。這些獲獎產品,引領了生活趨勢,極大地改變使用者的體驗,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據介紹,從參評企業、產品綜合來看,北京企業的創新研發優勢十分顯著,如:曙光云服務器,是全球首款億級并發云服務器;用于公共安全監測領域的太赫茲時域光譜儀,屬國際前沿科學與技術領域;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科技公司研發的用于微創腫瘤手術的近紅外熒光成像系統,融合了當前醫學和光學領域頂尖技術。大批前沿尖端技術的研發、轉化、應用,彰顯了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引領者作用。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提出,要緊扣文化中心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聚焦設計產業自身提升和設計提升產業兩方面,帶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突破與成果推廣應用,培育一批設計服務及文化科技領軍企業。而今,中國設計紅星獎中的“北京力量”已然形成,成為了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的引領者。
北京“設計之都”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融入全球創新設計網絡,推動北京設計走向世界。北京提出打造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征程中,體現科技與文化融合、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中國設計紅星獎,正是其中的主要貢獻力量之一。
新時代新愿景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及消費需求的變化,人民需要更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設計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提升產品美感、性能、品質等方面發揮出了核心作用。
在2017年的獲獎作品中,管家機器人作為現代家居智能化家電,具有凈化清潔、加濕空氣、互動娛樂等功能;華帝魔碟灶的翻轉爐頭給燃氣灶市場帶來了創新,為現實問題提供了巧妙、科學的解決方案……“許多產品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設計的方法解決社會的突出問題,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質量。”現場觀眾說道。
諸多產品參評紅星獎,不僅為人們展示了新中裝、新國服、智能家居、共享單車、文化旅游等新興消費品類的產品,同時也助推了以中國商飛、中國高鐵等為代表的中國創造品牌塑造及傳播。設計在強化企業創新力提升的同時,也在不斷提供新供給,滿足新需求,為人民創造出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12年一輪回,既是中國設計紅星獎的總結收獲期,也是提升北京設計能力,擴大北京設計品牌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的起步期。未來的道路上,紅星獎將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和推動設計產業發展,通過設計推進供給側改革,充分發揮設計在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作用,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產業升級和提質增效。
北京正值加快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設的關鍵時期,中國設計紅星獎將是推動文化科技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抓手,將在推進北京設計的全球化進程中,積極拓展新領域,不斷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造開放、包容、共享的國際設計大獎品牌,推動中國設計與世界設計的交互融通,踐行“設計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