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 訊
廣東從來就不缺工業設計,深圳廣州之后又添“一虎” | FROM ZERO TO ONE
- 來 源:網絡
- 發 表 于:2019-12-10
- 作 者:李躍聰
- 人 氣:14837
廣東從來就不缺工業設計,深圳廣州之后又添“一虎”
昨日是中國設計日,在設計城內,迎來了“2019中國設計活動日·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意設計周”啟動儀式,來自海內外設
計“大咖”齊聚此處,論道產業趨勢,世界目光再度聚焦“設計順德”。
順德工業設計因制造業轉型升級而生,如今,其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而依托這一創新力,順德建
設全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不斷“提速”。
昨日,位于順德北滘的廣東工業設計城高朋滿座,來自海內外的設計界“大咖”齊聚此處,論道產業趨勢。
誰都沒想過,這一承載了國內外優質工業設計資源的產業載體,其“前身”竟是一個廢舊的工業廠房。
“在看到了工業設計能為附近的制造業企業提升附加值,當地政府就決定將這一老舊的廠房進行活化,探索發展工業設
計產業。”作為參與廣東工業設計城規劃及首批入駐園區的企業,中世縱橫設計順德公司董事長鄭鑒星見證了廣東工業
設計城的“十年城變”。
因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順德工業設計產業就此誕生。
2009年,廣東工業設計城啟動區正式開園運營,當年9月廣東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和順德區政府簽約共建設計城,這
也是全國首個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省區共建”園區。
“當初我們用圍棋的概念對園區改造進行設計,寓意這是一次引領產業升級的布局。”鄭鑒星稱,園區從昔日僅有零星
幾家企業入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扎根”此處,發展有目共睹。
數據顯示,作為“設計順德”的標桿項目,10年后的今天,這里吸引了國內外設計企業280多家,創新設計產品轉化率
近85%,8300多名設計研發人員聚集,設計服務收入累計約40億元,成為了中國工業設計集聚高地,更是全國首個“
省區共建”工業設計集聚區。
“非常了不起,十年就有這樣的發展規模。”昨日,有著“中國工業設計之父”之稱的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表示,廣東
工業設計城是中國產業升級發展的一個“示范”。
廣東工業設計城的崛起,就是順德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設計順德”成為了順德嶄新的城市名片。
廣東工業設計城在聚變,“設計順德”亦如此。
據悉,為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9月19日,《“設計順德”三年行動計劃(2018~
2020)》正式對外發布。順德再次全方位布局,從全區層面統籌規劃設計產業發展,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一年來,“設計順德”行動計劃交出了滿意“成績單”。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順德全區新增工業設計企業注冊100
家,總數達380家,地區集聚工業設計企業居于全省第二位,而整個順德工業設計從業人員超過了1.5萬人之多。另外,
全區還新增設計類高企約10家,總數達到約50家。
不僅如此,“設計順德”還在國家研究院創建、國際設計合作、“設計+”新模式、載體布局等方面工作取得突破和相
應成績,助力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設計這一科技服務業同樣作為“創新力”,為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建設賦能,加速產業高地的形成。
昔日依托產品,“順德設計”走向海外;如今依托產業實力,“順德設計”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而廣東工業設計城的十年,也是見證順德工業設計產業邁向國際化的十年。
2012年,從德國回國后,熊浩將德國知名設計企業庫爾茲—庫爾茲設計事務所帶來中國,并在順德成立了一家創意設計
公司。“一開始,我們只租用了一間很小的辦公室,現在業務越做越大,公司也要‘擴容’了。”熊浩說,自己已“瞄
”準了周邊因為“村改”而騰出的新空間。
和熊浩及其創建的企業一樣,越來越多的國際工業設計企業、合伙人來到順德,在這里“大展身手”。還有一些本土設
計企業將攬才的“大門”開放給國際設計人才。
不僅如此,順德在工業設計領域的國際合作也取得不少突破。如中韓設計(順德)中心成功落地運營,中法設計產業合
作中心簽約并即將落地順德。另廣東工業設計城與德國埃森藝術造型學院也達成合作意向,未來也將“落地”順德。
推動“設計順德”邁向國際化,是未來順德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重點。據悉,未來相關部門還將進一步推進中法設計產
業合作中心在2020年內落地運營,并支持好中韓設計中心在順德開拓業務和可持續發展。另外,順德還將繼續籌劃以設
計創新鏈、供應鏈合作為內容,項目制為形式,在歐洲(法國)建立順德國際設計產業合作中心,推動設計技術國際轉
移轉化和商業品牌合作。
而基于產業實力,順德還努力推進“世界設計之都”的籌劃工作。
適逢廣東工業設計城成立十周年,“2019中國設計活動日·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意設計周”從設計產業化、設計品牌化、
設計國際化等三個維度,通過整合國內外設計創新資源,為設計城乃至順德搭建國際設計對話平臺、展示交易平臺和產
業融合平臺,系列活動形式涵蓋展覽、創意集市、協同工作坊、國際分享、灣區探討、產業對接等,近20場活動已于日
前拉開序幕。